浙江省嵊州市多措并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多亏了信用修复,不然因为一条行政处罚的失信信息,对我们公司发展的影响可就大了!”日前,拿到信用修复确认通知书的我市一建设公司负责人激动不已。
该公司是嵊州市首例完成信用修复的企业。据悉,2017年3月,该公司因发生一起高处坠落死亡事故,被相关职能部门处以行政处罚,该不良信息被依法记入不良信用档案。根据相关规定,对不良信息主体,行政机关可以就相关联事项采取“在行政管理中,取消已享受的行政便利措施”等四项监管措施。
“这家企业因存在不良信息,在申报一个省级企业荣誉时受到了限制,企业负责人急迫希望修复‘污点’。”
由于该不良信息自认定之日起已满一年,且企业已及时履行行政处罚明确的法定责任与义务,社会不良影响基本消除,其间也未产生新的同类不良信息,根据新出台的《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符合申请信用修复条件。经企业提出申请,不良信息认定部门市应急管理局确认及嵊州市信用办审核,该不良信息近日完成信用修复,不再作为负面信息使用。记者从相关信用网站上查询到,该条不良信息已被标注为“已修复”信息。
近年来,嵊州市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公共信用评价、信用综合监管和信用联合奖惩体系,在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为诚信企业亮起绿灯的同时,也让有过失信不良行为甚至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在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贷款融资及置产置业、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行为活动时处处受到限制。企业纷纷开始关注自身信用的构建和维护,树立信用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商机。
以“信用之手”强化企业的规则意识,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不仅是嵊州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更是嵊州市打造“信用嵊州”,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嵊州”的有力保障。为此,嵊州市不仅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电子屏上投放了诚信动漫视频,还在政府办公楼、公园、广场、社区、学校等地方,通过宣传展板、横幅、手册等形式,广泛开展了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在生产、流通、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税务、金融、公共资源交易、司法等重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去年底,嵊州市信用办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嵊州市税务局和市人民银行,全面摸排存在经营异常的企业,通过组织信用知识培训、约谈及签订承诺书等方式,有效提升了企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今年来,随着公共信用信息应用的迫切需要,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部门数据共享和协同,成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破题重要之举。日前嵊州市统一行政权力运行系统、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及相关统建业务系统已与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成功实现对接,为推动嵊州市公共信用与政府履职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嵊州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嵊州市职能部门业务系统接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嵌入公共信用产品,既是浙江省政府对浙江省信用建设实现“功能全上线,市县全贯通”的工作要求,同时也对“信用嵊州”建设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据共享,方便企业群众信用查询,构筑起一张信用监管大网,营造了‘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良好社会诚信环境。”嵊州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热度排行榜